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的实施,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不少孩子仍然通过租借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甚至成为游戏代练,以游戏为职业,赚取收入。这一现象不仅让游戏公司辛苦建立的防沉迷机制形同虚设,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江苏,张女士发现她9岁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到一个月就花费了2000多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这种“租号”行为是未成年人绕开系统监控的常见手段,价格从几毛到几十块不等。部分平台和商家通过“租号网络客服”,将已实名但未成年的账号出租或作为代练账号销售给未成年人。这些账号因为已被实名为成年身份,可以不受限制地上线游戏。
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游戏代练服务逐渐兴起,但始终未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然而,在商业上,游戏代练是被游戏公司所禁止的。各大游戏运营商在用户协议中均明确禁止将游戏账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让、出租、借用等方式进行直播、录制、代打代练等商业性使用。然而,这一规定并未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游戏代练的现象。
不少孩子因为沉迷游戏,被游戏代练公司盯上,以“当代练”为诱饵,安排他们作为“低价代打”,从中赚取差价。这些孩子既能无限畅玩,又能赚到钱,于是在游戏上投入了更多精力。然而,游戏代练需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眼部疲劳、近视加深、颈部僵硬、腰肌受损等都是常见的代练职业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市面上的网络游戏还未做到在每次登录时都进行实名认证,游戏代练成为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些代练工作室甚至成为初中刚毕业的未成年人的聚集地,他们每天长时间工作,躲在各自的床上,用工作室分配的手机开始“工作”。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关注。湖北省黄石法院发布了一起因游戏代练导致账号被封而引发的案件,涉案人只是一个小学生。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也宣判了全国第一例未成年人游戏代练案,认定商业化、规模化游戏代练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腾讯公司近百万元。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游戏运营商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执行防沉迷系统。例如,凭借人脸识别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强制执行多时段验证,同时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网游实名注册应避免单一认证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组合认证方式,保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
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对电商平台进行专门规范,加强电商监管责任,不仅要以关键词屏蔽游戏账号卖家,还应当增加人工审核。教育、文化等部门,学校及未成年人父母也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抵御游戏诱惑,防止沉迷。
总之,孩子绕开防沉迷系统当代练挣钱玩游戏的现象已经成为游戏行业的一个灰色地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游戏公司、监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一现象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